金川镇: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实干破解难题 ——记宁陕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 陈兴宗

作者: 廖晓辉
发布于: 2025-07-03 10:06
阅读: 164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金川镇黄金村,陈兴宗的身影已出现在村道上。他一边弯腰捡拾路边的零星垃圾,一边与晨起的乡亲们热情招呼。作为县人大代表,同时还兼任村党支部书记,陈兴宗深知自己肩上承载的双重责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以实干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一名基层代表的忠诚与担当。

环境“清道夫”,守护绿水青山。村民姜老伯曾抱怨:“村头那堆垃圾,风一吹就到处飘,味道还很大!”。面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垃圾堆积点“老大难”问题,他多次实地查看,发动村民用手机“随手拍”记录脏乱点位,形成图文并茂的“问题清单”,并在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提升全镇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建议得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带领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宣传动员,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并组织起一支由代表、热心村民组成的义务监督队。如今,曾经的“垃圾山”已蝶变为小花园,清风吹拂,花香取代了异味,村民们的笑容里盛满了环境焕然一新的满意。

矛盾“解铃人”,维系邻里和谐。在农村,土地纠纷常是矛盾的导火索。村民老姜和老徐因土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休,多次协商未果,积怨日深。得知情况后,陈兴宗主动介入,召集双方及村内老党员、老干部,法院工作人员及相关业务人员在村委会摆开“调解桌”。他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并邀请联村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同查阅原始资料、丈量土地。经过数轮情、理、法相融的耐心疏导,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并在各方见证下重新划定了彼此认可的界限。这份调解书,不仅厘清了土地的归属,更弥合了濒临破裂的乡邻情谊。

政策“传声筒”,联通政意民心。面对村民对政策理解不清、受益渠道不明的普遍困扰,陈兴宗深知自己作为村干部和代表的信息传递之责。他不仅利用村民大会、村务公开栏及时传达城乡医保缴费、养老保险申领、产业奖补等政策,更创新采用“方言顺口溜+微信群推送”方式解读政策要点。他还特别关注困难群体,主动上门为独居老人李奶奶办理养老资格认证,帮助发展香菇产业大户老陈对接技术培训资源。村民感慨:“陈支书讲政策,听得懂、记得住,办事还靠谱!”。

新风“倡导者”,破除陈规陋习。针对村里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的陋习,陈兴宗深知强行禁止只会适得其反。他广泛征询村民意见,牵头推动成立了由德高望重老人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他积极倡导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大力支持村广场舞队、兴趣班等健康文娱活动,让文明新风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浸润。如今,文明乡风正成为金川镇黄金村的崭新名片。

初心如磐,脚步不停。在金川镇黄金村的田野间,陈兴宗日复一日地用脚步丈量着民情,以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一名扎根泥土的代表,就是一座稳固的连心桥,让国家发展的脉搏与百姓生活的期盼同频共振,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奋进的乐章。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