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宁陕县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作者: 陈浩 杨宁 程志林
发布于: 2025-07-17 16:16
阅读: 8
来源: 安康日报2025年7月15日

冬末春初,子午梅苑各色梅花争相绽放,引得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赏梅踏青。清明前后,梅子生凤茶园行行茶树郁郁青青,茶农忙着采摘鲜叶,让绿叶子变成“金票子”。盛夏时节,筒车湾苍龙峡景区绿意盎然,苔藓覆盖原野,满眼苍翠,游客行走其间,顿感清凉舒适……

群山披绿的好生态,不仅持续改善宁陕群众的生活环境,也带来了绿色发展的勃勃生机。近年来,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职责,以监督促善治,通过开展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督办代表建议等多种方式,持续跟踪问效,为守护绿水青山、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调研聚焦民生热点

“我们对施工材料进行了无公害覆盖,对正在开挖的区域定时喷水,运输车辆上路前进行冲洗除尘,将扬尘降到最低。”在该县县医院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向前来视察的人大代表介绍。

4月10日,该县人大常委会对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先后到城关镇的县医院、县城第二水源地施工现场、县城老街和秦岭绿道,实地察看医疗废弃物分类、贮存、转运、生活污水排放和商户泔水转运,以及绿道沿途建筑施工环境和工程扬尘等情况。

与此同时,该县人大代表前往部分镇村实地调研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治理、水源地保护工作等方面情况,提出建议意见5条。

秉持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近年来,该县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年度监督重点,连续3次听取县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推动县政府压实各级各部门环保责任,并持续督办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意见26条。

2024年,该县人大常委会围绕秦岭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推动县政府出台《宁陕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营管理办法》《宁陕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等11项制度,为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同时,针对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老化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提出“分区域、分类别”提升运维水平的建议。该建议有效推动了2座镇级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并完成538户天然气和321户电替代工程,助力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监督厚植生态底色

走进该县城关镇寨沟村,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稻荷相间,天空群鸟飞翔,美如画卷。“现在生态环境好了,朱鹮、苍鹭、鸳鸯等经常到田间地头、荷花池里觅食。看花看鸟的人多了,村上的农家乐、民宿增加到15户。”对于好生态带来的发展生机,县人大代表、寨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善红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为持续厚植生态底色,该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专项执法检查5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规范、企业排污监管漏洞等问题,向县政府提出整改意见12条。

同时,该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重点聚焦于: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着力构建规范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造林绿化建设成果。通过持续监督,督促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把森林资源保护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有效遏制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人大的持续监督下,农林水利部门联合其他单位以林长制河长制推动绿色发展,守牢生态底线,扎实做好森林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土壤环境管控工作,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走在全市前列。”该县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发展持续向好

“建议推进城乡水污染治理,加强对基层污水处理站运维资金的保障。”“建议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具体举措,科学解决农村秸秆回收利用问题。”5月29日,在该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委员们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现场提出审议意见12条。

同时,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对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确保审议意见真正落到实处。

跟踪问效,久久为功。该县人大常委会在推动有关部门全面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助力相关职能部门探索农林水利复合经营模式,提升林下空间的生态、经济双重功能,释放资源红利,激活发展潜力,努力将绿色生态屏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近年来,该县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24年,全县近万户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5万亩,鲜品产量达1.9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同时,全县发展民宿33家,星级农家乐64家,并启动“村光大道”等文旅活动。2025年,全县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2亿元。

如今的宁陕,抬头可见“天空蓝”,俯首能见“碧水清”,举目皆是“生态绿”。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该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4天,创历史新高;5条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国控断面水质达Ⅰ类标准;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丰硕。

“守护好秦岭生态,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民生福祉。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紧盯空气质量提升、水环境治理、执法能力强化等关键领域,加强执法监督,厚植为民情怀,为建设美丽陕西贡献宁陕智慧和力量。”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述勇表示。(2025年7月15日刊登于《安康日报》)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