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庙镇人大:深耕乡土践承诺 多维赋能促振兴
在秦岭腹地的层峦叠嶂间,太山庙镇宛如一颗镶嵌在绿色褶皱里的明珠。全镇各级人大代表以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的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上挥毫泼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将履职触角延伸至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环境提升等各个领域,构建起全链条履职网络,让山乡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以奖代补强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我们不仅要把政策讲清楚,更要帮群众把产业做起来。”县人大代表、双建村委会副主任陈慧的话语掷地有声。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奖补政策落地见效,太山庙镇人大代表主动担当双重角色:既是政策 "宣传员",又是验收 "服务员"。
在政策宣传阶段,代表们充分发挥基层优势,采取 "线上 + 线下" 相结合的方式。线下,47名代表逐户走访800余户村民,召开12场院坝会,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话,将奖补范围、申报流程、资金发放等政策要点讲深讲透;线上,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等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确保政策红利家喻户晓。
验收服务环节,代表们联合镇村核验组,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地丈量产业规模,仔细核验作物种类和农户身份信息。通过现场签字确认、多角度影像记录等规范化流程,既保证验收工作公开透明,又确保每一分奖补资金精准发放到达标农户手中,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目前,已有数十户脱贫户和监测户通过产业奖补政策,发展起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护林防火守青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不准携带火种进山;不准在野外烧火取暖、吸烟点火照明、野炊烧烤食物;不准在林区上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不准炼山、烧荒烧田埂草、堆烧;不准让特殊人群和未成年人在林区内玩火;不准乘车时向外扔烟头。” 镇人大代表刘应松走村入户时,总是反复叮嘱村民。秦岭腹地森林覆盖率高,防火任务艰巨。面对严峻形势,镇人大代表主动扛起 "绿色守护者" 的责任。
防火关键期,代表们义务到森林防火检查站担任劝导员,与村干部、护林员组成巡查队,深入林区开展地毯式排查。他们聚焦春节、清明等重点时段,林区坟头、农林交界等高风险区域,加密巡逻频次,累计参与巡查1800余次,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同时,代表们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发放防灭火宣传资料、流动大喇叭巡回播放、微信群推送警示案例等形式,营造全民防火的浓厚氛围。此外,他们还参与组建乡村扑火队,带头开展应急演练,检查维护灭火器材,确保防火物资储备充足,以实际行动守护好太山庙镇的绿水青山。
排查饮水保民生,守牢群众安全底线
"李大哥,最近用水还方便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长坪村镇人大代表孙文明一边询问,一边认真记录。今年入春以来,持续少雨天气导致各村蓄水池水位下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受到影响。人大代表们迅速行动,与镇村干部组成排查小组,对全镇 1740 户村民进行逐户走访。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村舍院落,详细了解水源存量、供水设施运行情况,建立饮水问题台账,为科学抗旱提供第一手资料。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代表们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相关部门立行立改。通过维修供水管道、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有效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环境整治焕新颜,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他们以 "五美庭院" 创建为抓手,以 "全域花谷建设" 为契机,发动 100 余户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发展小种植、小养殖等特色庭院经济,种植蜂糖李果树 600 余棵。
各村建立红黑榜、荣誉榜和道德评比机制,评选出 50 户 “五美庭院”示范户,通过表彰奖励、经验分享等方式,引导群众从 “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如今,走进太山庙镇,处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庭院、竞相绽放的鲜花,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从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产业指导,到穿梭在山林深处认真开展防火巡查;从不辞辛劳走村入户进行饮水排查,到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太山庙镇的人大代表们始终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扎根基层,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饱满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书写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新篇章。